政协委员热议“投资年”:深挖东莞外向型经济潜能 吸引高端外资
1月31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吕成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东莞全市总额同比增长2.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8%,协议投资超过3600亿元。
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东莞将大力实施“投资年”行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24年,东莞将实施“大招商”2.0版行动,充分发挥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以投促引”作用,力争七大战新基地固投增长30%以上。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目前,我国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亟须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性作用。而从2023年的“招商年”到2024年的“投资年”,正是东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住莞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彭富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是外向型经济,很多企业家增资扩产的信心来自订单和出口。因此,只有稳住外贸订单,才能让企业愿意去增加投资。而背后,则是东莞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真正成为城市特色。
1月21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长安联冠先进制造中心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该项目将于今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这个位于乌沙社区,总投资约17亿元的项目,将集聚五金模具、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三大特色主导产业,通过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引进更多优质项目。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现在的投资结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去年一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全市实现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成为过去一年东莞工业投资的主要亮点。以松山湖为例,2023年,松山湖GDP超过900亿元,增长达到10%,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松山湖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均保持全市第一,为支撑全市经济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2024年,东莞将把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作为“投资年”主战场,盯紧全年工业投资1400亿元、增长18%以上的目标,深入实施工业投资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资源要素供给、市场化招商机制改革,着力招引布局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龙头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但当下的国内各城市已经群雄并起。在全国上下朝着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勠力前行时,常州和烟台双双跨越万亿大关,广州和重庆双双突破3万亿。东莞这座处在广深之间的万亿城市,可以说处于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位置中。
彭富强认为,过去几年,东莞工业投资尽管一直在增长,但在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变化时,东莞没有快速打开新市场,没有转变外贸模式,先进制造业并未真正在东莞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订单难题成为制约这座外贸大市的主要难题之一。
此外,参照长三角地区来看,东莞优质外资企业数量依旧不足。新一轮全球招商中,东莞难以招到全球头部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缺乏新的全球化投资方。
“东莞要推动工业投资增长,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坚定推动产业转型,让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真正嵌入到东莞制造业的每一处毛孔中。如果没有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就无法转化和落地,就难以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彭富强说。
而对于增量投资,彭富强则建议,在全国围绕新兴产业招商的竞争中,东莞可以考虑以香港为龙头,以自身外向型城市为优势,进行新一轮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引。
“东莞原本就是外商很充足的城市,东莞招引外资企业具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借助大湾区纵深建设这一新机遇,让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优质外资企业,通过香港投资东莞,进而辐射至惠州和非珠三角地区。”彭富强建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东莞提出,要大力实施“投资年”行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除强化投资落地要素保障外,东莞首次将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列入投资部分,表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精准激发一千多万人口的消费需求,努力让东莞的消费也能“火出圈”。
在彭富强看来,东莞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投资年和产业转型,带来新的高端消费群体,带动新的消费模式在东莞落地。“例如,投资发展电商产业、数字经济等,自然会带出一轮新的消费群体。而在深圳南山,由于聚集了腾讯、华为等高端制造业,自然带动深圳的消费水平、消费层次提高。目前松山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彭富强认为,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向纵深的背景下,东莞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需要紧扣大湾区建设机遇。此前,滨海湾新区被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平台等多个重要定位。但目前而言,滨海湾新区缺乏国家级政策支持,使得这座“桥头堡”还未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对接港澳的战略定位。
“目前来看,进一步加深莞港合作,是东莞未来扩大有效投资的绝好路径。东莞是否应将香港的科研成果,以东莞作为转化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吸引全球金融、技术流入东莞。”彭富强表示。
而这些都需要莞港两地合作走向纵深,实现全方位融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东莞要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充分发挥平台的桥头堡作用,支持滨海湾新区参与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加强与前海、南沙、河套的联动发展,大力推进滨海湾综合枢纽站、新港澳码头等项目建设,争取与香港共建国家级粤港合作平台。
受访委员表示,东莞应该紧抓滨海湾这一重要平台,以及当前空港中心等合作项目,加速推进与香港在国际商贸、金融、航运等方面的合作,先立后破,以此让“投资年”真正成为东莞经济实现攀升的转折点。